首页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上了月球,咱吃什么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刘燕娟 陆薇 2019-04-26 16:05

视频详见: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上了月球,咱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不管走到哪,这句话都是真理。那么问题来了,今后万一我们有机会去月球,吃什么?嫦娥四号上搭载的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或许能给出答案。

4月25日,正在长沙参加中国航天日大会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接受了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的专访,介绍了月面上生物生长的最新情况。

经历4个月昼,载荷环控系统运转正常

这次随嫦娥四号升空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是人类首次在月球开展生物试验。

这个罐子就相当于一个试验室,重3公斤,里面放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设计的试验周期为一个月昼。

罐子开机工作9天后载荷开始关机,传回的照片确认棉花种子长出嫩叶。“因为棉花种子的布局位置,刚好是相机拍摄的最佳点,而且一开机的温度达到31℃。一般来说,在这个温度下,只有棉花容易发芽,其他都是在15-20℃。”谢更新说,所以现在能够确认的是,棉花100%发芽了。

那么其他生物呢?谢更新介绍,因为重量和控制数据等条件的限制,这次没有带生命监测传感器,无法确认果蝇是否孵化,酵母是否活跃,但可以肯定的是,嫩叶很顽强。目前已经历了4个月昼,从观测情况来看,载荷环控系统运转正常,有关生物生长情况,会适时向全球发布。

生长情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月球上种植植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空气,没有水,还要经历高真空、宽温差、高辐射、强光照的环境考验。

在第一个月昼之后,经过了近16天月夜,在-50℃的温度下冻完之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月球上的生长速度、方向、形态,衰老程度等,跟地面差别很大。”谢更新说,具体什么原因正在研究。但通过这次试验,能促进我们提出一些前沿的科学问题和需求,从而激发我们开展研究。我们从宇宙这个尺度去研究生命健康和生命生长等问题,可能会影响人类在地球对生命的运动规律产生新的认识。

此次“上天”的物种都是航天员要用的必需品,比如马铃薯,就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对于今后在月球上的生存和开展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激发年轻人科学探索热情

这个人类“首次”的试验,也让谢更新成了“红人”,已经面向青少年开展6场公益科普报告,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场场爆满。“很多年轻人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题也很专业和挑战性,并具有启发性。”

谢更新说,一个国家今后是否强大,有没有差距,就是看年轻人。这次试验,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科学探索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关心科学、关心宇宙,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提高民族的科学素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力“航天梦”。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