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沪昆百里工业走廊

开辟赶超新战场——来自邵阳“沪昆百里工业走廊”的报道之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肖祖华 周玉意 马永忠 2019-05-27 16:35

邵阳经济开发区湘商产业园一角。 (资料图片)   申兴刚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蒋剑平 肖祖华

通讯员 周玉意 马永忠

初夏的邵阳万物并秀,生机盎然。记者穿行沪昆高速公路邵阳沿线,见一个个工业园区快速崛起,一家家企业生产、经营红火。以前的山岭野地,变成了厂房密布的现代工业重地。

最近,邵阳市对外宣布:肩负省委、省政府重托,经4年多持续发力,该市“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基本建成。沿线7个省级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976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855家。技工贸总收入自2014年以来,年均保持14.15%的快速增长。去年,在全省“135工程”综合考评中,邵阳市名列榜首。

交通动脉变身工业聚集区

2014年6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赴邵阳调研,首次提出创新创业“135”战略构想,即支持100个创新创业园区、新建300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鼓励、支持邵阳利用力量强大的全球邵商资源,带头先行先试,建设“湘商产业园”,为全省创造可复制的经验。

这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邵阳市迅速反应,当年开始实施作为当地经济发展“一号工程”的湘商产业园建设“4年行动计划”,在全市12个县(市、区)设立湘商产业园,计划建设标准厂房450万平方米,招商入驻企业500余家。

一条黄金大动脉——沪昆高速公路横贯邵阳,如何把交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在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中,邵阳市重点实施“一带一核多点”工业走廊战略,即以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为带,以邵阳经开区为核,以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为点,打造湘中、湘西南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工业中心,开辟后发赶超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战场。

邵阳市精心布局,重点推进沪昆高速公路沿线邵阳经开区、邵东经开区等7个中东部园区湘商产业园建设,要求每个园区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主要市级领导分别挂点联系一个园区,高位推动,一抓到底。

同时,邵阳市一项项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加上20多项配套政策,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企业融资、降本减负等方面给予投资者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湘商产业园区建设,是邵阳工业发展新的出路所在。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设定的目标不但提前实现了,还超过了预想。”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欣慰地说。

  三股力量汇成建园大合唱

春夏之交,邵东县委书记沈志定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了邵东经开区湘商产业园。以“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命名的“绿汀大道”两侧,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龙腾国际工业园、巨龙工业园、五金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令人目不暇接。栋栋楼宇内,一家家企业在忙碌地运转,一箱箱产品发往世界各地。绿汀大道,奏出了邵东工业发展最强音。

沈志定介绍,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的郊野,如今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创业园区。当地推行的“工业地产”模式,是建设园区、搞活园区的法宝。

说到“工业地产”,不能不提到刘纯鹰。

湘商产业园建设之初,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就回到家乡,联合旅泰邵商在邵东湘商产业园投资建设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率先开启“工业地产”建设模式。一期投资4亿多元,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发挥自己人脉广、资源多的优势,引入境内外10余家外向型企业,园里厂房供不应求。通过扩建,现已入驻企业30余家。

目前,刘纯鹰正信心满满地投资10多亿元,建设第二个“工业地产”项目——邵东电子信息产业园,并力争将2个园区打造成“百亿园区”。

“‘工业地产’模式的好处是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由社会资本运作厂房建设、企业招商和服务管理,效果比政府去建园区更好。”邵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志红说,这一模式不但在邵东遍地开花,还被推广到全市其他园区,园区社会资本投资占比超过80%。

邵阳市以宜建宜用为目标,还探索出园区开发、园企共建2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邵阳经开区采取“园区开发”模式,目前自建标准厂房52万平方米,实现入园项目拎包入住、即投即产,近3年引进80余家企业入驻湘商产业园。

洞口、隆回等县(市)采取“园企共建”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并提供土地,组织企业按各自需要建设厂房。

三种模式共推,政府、园区、企业三股力量聚合。截至目前,邵阳市园区累计开工建设标准厂房501.43万平方米,投产392.09万平方米,厂房建成和使用规模均居全省前列。

配套“成套”提升园区吸引力

在邵阳县工业集中区,记者听到两件有趣的事。

一是被“吓跑”的老板又回来了。在广东东莞的邵商刘斌经营着一家外向型企业,在邵阳县诚邀下愿意回来投资,但几次考察后,“吓得赶紧跑”。原来园区配套不行,项目不好落地。去年底,刘斌又回来了,项目开工在即。他说:“我要在家乡工业园建一个标志性企业。”

二是投资商想多要厂房却未能如愿。港商苏先生投资的华登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去年在邵阳县工业集中区投产后,产销两旺,他租赁的标准厂房从1栋增加到4栋。最近他又向园区要厂房,但园区没有再给。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洪华说:“现在园区厂房紧俏,一时实在拿不出来。”

黄洪华说,这一“跑”一“要”,主要原因出在配套上。园区前几年主攻标准厂房建设,各项配套没有跟上来,导致企业难落地,落地也难正常生产。去年来,园区花1亿多元搞配套设施建设,硬化、亮化、绿化道路,架设了电力专线,为标准厂房安装了数十台货用电梯,铺设了天然气管道等,实现提质换挡。当年入驻企业14家,投产15家。

近年来,围绕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设,邵阳市全面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园区累计完成配套基础设施投资63.02亿元,工业要素保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同时,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邵阳办事处成立,邵阳市保税改革试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相继获批。

今年5月,隆回县三百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生良有些忙,他坐高铁在隆回和东莞之间来回跑。原来,他在东莞的工厂将在5月关闭,全部迁到隆回高新区。周生良说:“邵阳现在的交通条件、园区条件都不错,我有信心把家乡隆回打造成全球有影响的高尔夫运动系列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基地。”

去年12月26日,在邵阳境内几乎与沪昆高速公路平行的怀邵衡铁路建成通车,沪昆百里工业走廊交通条件升级,让不少投资者欣喜不已。到去年底,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入园企业占全市入园企业总数88.61%。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